第212章 合纵连横(四)
当时的态势是这样:孙文想要跟张作霖夹击吴佩孚,并趁机北上将徐世昌赶下台。吴佩孚则暗中与陈炯明结成联盟,他用陈炯明来牵扯对付孙文,然后北击张作霖。双方合纵连横,到底谁能棋高一着呢?
在北方,张作霖主导的奉系与曹锟、吴佩孚主导的直系展开激烈较量,两系争夺的焦点自然是北京政权的权利分配,具体来说就是内阁总*理以及各部**的归属。于是,靳云鹏内阁首当其冲。
此时,靳云鹏内阁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直皖大战后,靳云鹏内阁上台,这是直、奉两系互相妥协的结果。靳云鹏作为内阁当家人,没能解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:财政问题。说白了,就是钱的问题。那时候,战乱不止,遍地饥荒,各地军人需索无度,要求打款的电报每天都像是雪花一样飘向北京。
政府缺钱到什么程度呢?连驻外使*馆的经费都没有着落,不得不向所在国借款度日。驻外使*馆代表着国家的脸面,现在却穷成这样,国家脸面何在?
政府为了度日,各个银行都贷遍了。之前各个银行贷款逾期未归还的就很多,这次不仅本金还不上,连利息都不能维持了。
听说政府没钱了,老百姓纷纷涌到各大银行门前。挤兑风波演变成席卷全国的挤兑风波。各家银行门前,每天都挤满了前来提款的市民。
不管大衙门,还是小衙门,当家人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钱。靳云鹏作为内阁总*理,主管各级政府,钱都搞不到,别的就不要谈了。对此,徐世昌很不满意,心中不禁动了要撤换靳云鹏的念头。
徐世昌要撤换靳云鹏还有另外一层原因。徐世昌作为大总*统,手下有直系曹锟和奉系张作霖两大强臣,他一直巧妙地平衡着两系的关系。对于徐世昌来说,直系和奉系就像是位于天平的两端,当天平向直系倾斜的时候,他就给奉系加上一些筹码,当天平向奉系倾斜的时候,他就给直系加上一些筹码。
徐世昌在宦海沉浮多年,深晓平衡之道。他知道,自己手下无兵无权,要想坐稳大总*统,就得维护好这架天平的动态平衡。当天平彻底失去平衡的那一刻,他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。
直、奉一番争斗之后,直系势头明显压过奉系一头,这不仅体现在地盘上,也体现在兵力上。靳云鹏作为内阁总*理,随着直系势力逐渐抬头,他明显就跟直系亲近了一些,在政府经费以及各省大员的任命上非常明显地出现了“扶直弱奉”的趋势。徐世昌明显感觉到了来自直系的威胁。
靳云鹏知道,内阁的危机在于经费问题,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,其余的事就好办了。为此,他连换三任财政**,但是财政危机都没有有效解决。更换财政**是病急乱投医,因为对内阁来说,解决财政问题的关键不在财政**,而在内阁总*理。
对于靳云鹏的表现,张作霖非常不满,虽然两人是儿女亲家。徐世昌、张作霖都动了要倒阁靳云鹏的想法,谁来接替靳云鹏主持**合适呢?
这个内阁总*理的人选必须要让徐世昌、张作霖满意才行,另外他必须有能力解决政府面临的财政窘境。你还别说,还真有这么一号人。
此人就是交通系领*袖,号称“财神”的梁士诒。
梁士诒一直在行动。在银行挤兑风波中,梁士诒主管的交通银行、中国银行一直听之任之,任由事态恶化,目的就是给靳云鹏施加压力,让他赶快下台。
梁士诒一直以来就跟徐世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。徐世昌上台的时候,就得到了梁士诒交通系的巨大支持。所以,徐世昌长期以来一直非常信任梁士诒。
直、皖大战后,梁士诒因为负责过多笔外国借款,所以自然很受吴佩孚这样“不借外债、不结外人”将领的排挤。于是,梁士诒在政治上亲近奉系,与张作霖走得很近。
于是,在徐世昌、张作霖支持下,梁士诒上台组阁。靳云鹏辞职,避居天津。梁士诒内阁中,交通系干将张弧、叶恭绰分别出任财政**、交通**,奉系干将鲍贵卿、齐耀珊出任陆军**、农商**。
梁士诒不负“财神”之名,他上台数日就以盐税做抵押,弄来九千六百万的九国借款。他用这笔钱来偿还政府各种短期公债。然后,计划施展闪展腾挪的本事,去解决政府解不开锅的局面。
这梁士诒与皖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梁士诒上台后,经段祺瑞运作,赦免了段芝贵、徐树铮等皖系军人。
交通系与奉系合作把持了内阁,还赦免了直皖之战中的皖系将领,这令直系非常不满。最先站出来反对的自然就是直系干将吴佩孚。
梁士诒上台之前,吴佩孚就说:“梁阁实现之日,即大局翻腾之时”。吴佩孚的话,徐世昌并没有重视,造成的后果很严重。
吴佩孚率领直系将领以全国通电的形式,再次打响了舆论战。舆论战的目标就是新任内阁总*理梁士诒。双方你来我往,有时候一天连发数电。
在这种局面下,梁士诒很难占到便宜,因为梁士诒负责过很多笔外国借款。外国人贷款给你,当然不会纯粹是为了爱心,自然会附加或多或少的条件。
这些条件自然就成了吴佩孚攻击的所在。在吴佩孚看来,梁士诒你这是出卖国家利益啊,是不是?但是,如果以民国初期的财政,不借款怎么办呢?大家一起喝西北风。
很快,梁士诒就在全国人民面前颜面扫地,成为彻头彻尾的卖国者。跟梁士诒对战的吴佩孚,自然就是爱国者。
舆论战的范围逐渐扩大,张作霖也被卷了进来,并跟梁士诒捆绑在一起成为卖国者。
吴佩孚率苏、赣、鄂、鲁、豫、陕六省督军,联名致电大总*统徐世昌,要求梁士诒下野。同时,吴佩孚发电给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称,如果梁士诒不下野,就将付诸武力。
在这种情况下,梁士诒这内阁总*理是没法再干了。于是,梁士诒称病请假,从北京来到天津静养。这时候距离他上台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。梁士诒有奉系在后支持,并没有主动辞职。
关键时刻,徐世昌并没有站在梁士诒这边,而是同意撤换梁士诒内阁。徐世昌为什么没有维护梁士诒?因为在这次舆论大战中,梁士诒的名声已经被吴佩孚搞烂了,徐世昌作为最高掌权者,本身也极其在意自身形象,实在没有理由跟梁士诒绑在一起。
梁士诒有张作霖支持,没有选择主动辞职。这种情况下,徐世昌想再找别人来接替梁士诒,就有很大障碍。
徐世昌找来张作霖,希望张作霖劝说梁士诒辞职,并说梁士诒辞职后,可以任命奉系鲍贵卿接任。为此,徐世昌已经找曹锟商量过,曹锟对此没有异议。
对张作霖来说,这本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方案。没想到,张作霖明确表态,不同意撤换梁士诒,即便是换成奉系鲍贵卿也不行。张作霖说,内阁总*理这么重要的位子,他吴佩孚发一通电报,说换就能换?这不是换成谁的问题,而是面子问题。换了梁士诒之后,他吴佩孚倒是满意了,东北王张作霖的面子往哪里搁?
徐世昌明白,直、奉之间矛盾已经不可调和,他已经没法平衡两者,只能二中选一了。不顾梁士诒没有辞职的事实,徐世昌直接任命周自其署理内阁总*理一职。
在这次倒阁风波中,吴佩孚带领直系获得大胜。但是,曹锟作为直系领*袖,并没有过度参与此事,还数次发电告诫吴佩孚要保持克制,不要激化与奉军的矛盾。但是,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的吴佩孚已经完全不知隐忍为何物,他变得疾言厉色,锋芒毕露。
张作霖的奉系则将这次倒阁风波作为奇耻大辱,非要想办法报仇不可。张作霖召集奉系高级将领开军事会议,命令将奉军大部调往关内备战。于是,满载奉军的军列源源不断地通过山海关开往关内,部署在天津一带,关内奉军则不间断地进行实战演练。
段祺瑞、徐树铮主导的皖系,也站在了张作霖一边。直皖大战期间,张作霖帮助直系击败了皖系,当时火并的双方怎么转眼就成为朋友了呢?直皖大战时,张作霖的奉军加入战局非常晚,他们参战时,皖系大势已去。当时,段祺瑞曾授意手下给张作霖发电,让张作霖抓紧出兵,以接受皖军的物资。所以说,奉军的加入与其说是参战,不如说是跟直军争地盘、抢物资。直皖大战前,张作霖就是段祺瑞的小弟,直皖大战后,张作霖对段祺瑞口称“芝老”(段祺瑞字芝泉),两人的关系一直都在线。
